top of page

攝護腺癌篩檢新利器: PHI在精準診斷中的關鍵角色

  • 作家相片: 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
    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
  • 8月13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副秘書長 /童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 莊毓峰


攝護腺癌是全球男性常見的惡性腫瘤,在台灣的發生率與死亡率持續上升。早期診斷對治療成效至關重要。現有篩檢工具如PSA檢測雖然方便普及,但特異性不足,常導致不必要的切片檢查與焦慮。近年來,攝護腺健康指數(PHI)這項新興的血清生物標記,在攝護腺癌的精準篩檢與風險評估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,為臨床醫師與患者提供了更具參考價值的資訊。


一、攝護腺癌篩檢的現狀與挑戰 目前,攝護腺癌的初步篩檢主要依賴以下兩種方式:

  • 攝護腺特異抗原(PSA)檢測:PSA是一種由攝護腺細胞分泌的醣蛋白,當攝護腺組織發生病變時,血中PSA濃度可能升高。

    • PSA數值參考範圍:

      •  正常範圍: PSA值在4.0 ng/mL以下被視為正常。

      •  灰區(Gray Zone):PSA值介於4.0 ng/mL至10.0 ng/mL之間,此區間最難判斷是良性或惡性病變,需要進一步評估。

      •  異常升高:PSA值超過10.0 ng/mL,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顯著增高,通常建議進行攝護腺切片。

    • 優勢:簡單、方便、普及。

    • 限制:PSA升高不一定代表罹患攝護腺癌,許多良性疾病也會造成PSA升高,導致偽陽性結果。此外,部分攝護腺癌患者的PSA值可能仍在正常範圍內。

  • 肛門指診(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, DRE):透過觸診評估攝護腺是否有硬塊。

    • 優勢:簡單、臨床可迅速執行。

    • 限制:敏感度與特異性相對較低,且高度依賴醫師的經驗。


面對PSA的局限性,醫學界不斷尋求更精準的篩檢工具,以減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檢查,同時又能有效偵測高風險攝護腺癌。PHI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。


二、PHI:攝護腺健康指數的原理與組成 PHI是一種結合多種PSA異構體(isomers)的數學運算公式,綜合了三種血清生物標記的數值:

  • PSA(Total PSA, tPSA):即傳統的PSA檢測結果。

  • 游離PSA(Free PSA, fPSA):血中未與蛋白質結合的PSA,佔總PSA的一小部分。

  • [-2]proPSA (p2PSA):一種特殊的游離PSA異構體,在攝護腺癌細胞中含量較高。


PHI的計算公式為:

ree

PHI數值參考範圍:PHI的數值範圍從0到100左右,會因不同研究數據和臨床指引而略有差異:

  • 低風險:PHI < 25。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較低。可以考慮延遲或避免不必要的切片檢查,採取積極監測。

  • 中風險:PHI 25-35。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中等。醫師會根據患者狀況,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。

  • 高風險:PHI > 35。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較高,特別是具有臨床意義的攝護腺癌風險顯著增高。通常會強烈建議進行攝護腺切片檢查以確認診斷。


三、PHI在攝護腺癌篩檢流程中的應用與優勢 PHI主要應用於以下兩種臨床情境:

  • PSA灰區(PSA gray zone)的風險評估:當男性患者的PSA值介於4.0-10.0 ng/mL之間時,單憑PSA很難區分是良性攝護腺疾病還是攝護腺癌。PHI在此時能發揮關鍵作用。

    • 優勢: PHI能更有效地預測在PSA灰區男性中發現攝護腺癌的機率,特別是發現高惡性度攝護腺癌(Gleason score ≥ 7)的機率。

  • 首次切片陰性後持續追蹤的風險評估:對於PSA升高但首次攝護腺切片結果為陰性的患者,由於仍有約15-20%的機率在後續追蹤中發現攝護腺癌,PHI可用於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重複切片。


PHI的綜合優勢歸納如下:

  • 提高診斷精準度:尤其在PSA灰區,PHI能更有效地分辨良性攝護腺疾病與攝護腺癌。

  • 減少不必要的切片:可減少約20-30%的男性接受非必要的攝護腺切片檢查。

  • 預測高風險攝護腺癌:有助於早期發現需要積極治療的癌症。

  • 非侵入性和可重複性:PHI具備非侵入性的優點,可以用來連續觀察數值變化。


四、PHI的限制與注意事項 儘管PHI具有顯著優勢,但在臨床應用上仍需注意其限制:


  • 非百分之百診斷工具:PHI僅作為攝護腺癌風險評估的輔助工具,最終診斷仍需依賴攝護腺切片病理報告。

  • 受其他因素影響:攝護腺發炎、泌尿道感染、近期射精或肛門指診等因素,會影響PHI的數值。

  • 檢測費用:PHI的檢測費用較高,雖然健保在特定條件下提供給付,但目前並非所有醫療院所均提供此項檢測。


五、PHI在攝護腺癌篩檢流程中的定位與未來展望

在攝護腺癌的篩檢流程中,PHI的定位是一個承上啟下的「中繼站」,位於傳統PSA篩檢之後,攝護腺切片之前扮演著「風險分層」的角色。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,PHI結合核磁共振影像(Multi-parametric MRI, mpMRI)的導引切片、基因檢測、液態切片等新興技術,將有助於更精準地評估攝護腺癌的風險、惡性程度和預後,實現真正的個人化醫療。

ree

留言


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