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§ 攝護腺癌治療新時代

  • 作家相片: 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
    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
  • 7月31日
  • 讀畢需時 1 分鐘

  近年來,攝護腺癌的治療迎來重大突破。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歐宴泉院長發現,台灣攝護腺癌患者的診斷年齡正逐漸下降,但死亡年齡卻逐步上升,代表治療效果與存活期明顯提升。關鍵就在於早期發現與個別化精準治療。

  歐院長提醒,攝護腺癌不再只是高齡男性的專利,30~50歲男性的確診率也有緩慢上升趨勢。特別是有家族病史的男性,建議40歲起每半年一次進行PSA抽血檢查,搭配影像檢查,有助於及早發現、及早處理。

  以82歲的林伯伯為例,罹癌時癌細胞已轉移至多處骨頭,但透過新型多機轉治療策略,包括傳統荷爾蒙療法、新一代雄激素抑制劑與化療合併,三個月後PSA值從1950驟降至2.1,疼痛明顯改善,甚至能回農田工作,重拾生活希望。

 

留言


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
bottom of page